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 經濟重要嗎?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 經濟重要嗎?
原文書名 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經濟重要嗎?

目前為止,中國還不算富有。但是中國財富的增長速度,卻超越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但是......那又如何?這樣的經濟成長為社會帶來了劇變。中國人民因此感到 困惑;許多人失業,或與中國現代化的腳步脫節。一群四川省的工人甚至相信毛 澤東死一後在經營工廠!很明顯地是根揮社會主義原則衍生出來的。聽說有人 自殺,就是為了死後能加入毛澤東的生產行列。

現代的中國電影常描述這類的困惑,偶爾有痛苦洞察自我的情節。很多電影 像〈洗澡〉、〈幸福時光〉內容描述為了工作而遠赴深圳謀生,因此與眾人分開。 電影傳達的是心痛的感覺,而沒有談到中國的有錢人。故事所要傅建的訊息是, 新機會摧毀舊有的生活方式。

另一個常看到的劇情是完全脫節的困惑:電影〈十士歲的單車〉描述的是,男主角是一個騎著單車送快遞的小子,倒輯發生了一些事情;他量現財產其實是一種偷竊,他努力地想融入與資本主義體系,卻換來不幸與暴力混合。〈幸福時光〉是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劇中一群因為工廠倒閉而失業的人,好心照顧一位失明的女孩,為了安撫她受傷的心靈,他們搭建子虛烏有的「幸福時光大酒店」'讓她以為自己找到了工作,但這些人沒有想到其實乾脆真的去做點生意可能還比較容易。片中只有那個在九0年代中成長的失明女孩,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有能力養活自己的。

經歷改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在中國士0年代農村成長的青年男女,是農業勞動的一分子,累積點數,遵照上級指令工作,遵照上級指令搬家,生活基本所需則由國家和社區提供。他們的下一代成長在八0、九0年代,中國那時 已經是一個不同的年代。生活依然刻苦,但是人們比較有錢了,選擇也多了。靠著農耕技術改善,土地變得很有價值,但是農村的就業機會還是太少。所以他們做了上一代不能做的決定..將土地實掉,到大城市裡找工作。許多骨肉因此分離。新的機會出現,而舊有的制度,則隨著國營事業的淘汰,越來越衰弱。同時,工廠的作業環境卻相當惡劣。工資低、工時長、工作環境也並不安全。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在二OO一年曾報導了一則這樣的新聞:李春梅在連續工作十六小時後摔死,死時被同事發現倒在洗手間的地板上,鼻子嘴巴都流血。還有周先平,因在油漆工廠工作誤觸高壓電纜,導致雙腳爛掉。這就是經濟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嗎? 值得嗎? 經濟學家克魯曼、馬法夫和巴格耳蒂,都再三強調中國的血汗勞動工廠非常值得,但許多人持反對看法。罵了﹒決夫出過一本書叫做《新世界藍圖》為此書做書評的《衛報》週刊公布了一封來自讀者的攻擊信函,信上說,光是想像馬法夫被迫去血汗工廠勞動的樣子,就很爽。

這封信的人身攻擊程度相當嚴重,等於詛咒穿著印有「毛澤東」字樣衣服的 人,最好活活餓死,甚至還更不合邏輯。法夫認為血汗工廠至少比其他更糟糕的選擇還要好一些,又可以藉由血汗工廠往上爬,這個看法是正確的。毛澤東的 「大躍進」才是把人帶進了萬劫不復的地獄裡。 將現代化的中國與毛澤東的烏托邦比較,既非不公平,也非沒有關連。有錢國家與成長快速的國家,是因為他們接受了我們在本書中看到的許多基本經濟原理..打擊稀有性和貪汙、正確的外部性、盡可能地獲取資訊、需要正確的話因、 與其他國家往來;最重要的固定, 與其他國家往來;最重要的是,迎向市場,則上述各項幾乎都能同時做到。

喀麥隆的貧窮犧牲了人命,因為貧窮是殺人工具,也會掠奪人們的自主意識,嚴重影響大家為自己做出有意義的選擇。印度的情況比喀麥隆好一些,但遠遠不及中國。印度非常貧窮,五十萬名的印度人民受痲瘋病所苦(治療痲瘋病只需要買一瓶啤酒的錢)。信奉共產主義的中國和蘇聯常常純粹因為經濟失靈,害死了成千上百萬的老百姓。喀麥隆、印度,或是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和美國、英國或比利時,都是再明顯不過的對比。

最後,經濟學談的還是人!!這也是經濟學家解釋最不清楚的部分。而經濟 成長談的是,如何將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多的選擇、降低生存上的恐懼、困 苦與觀難。我跟其他許多經濟學家一樣,也相信血汗工廠起碼是一個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的選擇,而且毫無疑問地,比大躍進時期餓死人的飢荒、「現代的」北韓都好很多。這是因為我相信,一切都是為了往更理想的生活邁進,否則我不會這麼認同中國的改革。

這就是為什麼最近有一則有關中國的報導令我十分興奮。中國財富分配不均,但財富已經從沿海的富庶地區(如上海、深圳)開始轉移到中國內陸。中國內陸的經濟成長非常快速!!一九七八到一九九一年間,成長只有七﹒七%,但是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五年撞段期間,中國有三分之二的省分,其經濟成長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還要快。最重要的是,中國人民已經開始感受到一些不同。多年來的低廉工資(因為中國似乎可以源源不絕地供應勞工),使得位於沿海省分的工廠開始出現勞力不足的現象。外資企業願意多花一點錢,輕鬆招募人才,降低員工流動率。但是總有一天,工資得再調高,各種就業條件也得進一步改善,因為中國內陸現在已經急起直追。

二OO三年,楊莉做了一個許多中國勞工會傲的決定..她離開家鄉,到珠江三角洲的一問血汗勞動工廠工作,每天工作十三小時。一個月之後,她決定回家 鄉開一間美容院。她說:「每天都得不停地工作,還是在自己家鄉比較舒服。」 楊莉的父母逃過了文革,她的祖父母則逃過了大躍進。到了楊莉這一代,她有了 選擇,現在她生活在一個可以提供她不同選擇的國家。而這些選擇,象徵生活有 了品質。她在血汗勞動工廠工作之後,做了一個決定:追不是她想要的工作。現 在她可以說:「任何時候,我都司以將美容院收起來不傲。」

經濟學,談的就是楊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