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二十個基金理財的不適當觀念

網路上找到的文章,覺得不錯,和大家分享。


本篇文章簡單討論一些在投資基金時,不少人或者報章雜誌甚至基金相關書籍都常會有的一些觀念想法,雖說有些觀念是牽涉到個人喜好或投資風格,但個人還是認為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這些是不適當的觀念想法,對於投資者的長期理財而言是不利的。

一、「我想要投資理財,所以想要買基金」
基金是投資理財的一個管道,因為其中投資標的種類不少,所以不少人能在其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資方式。但並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情形下,都適合以基金來作為理財工具。例如一個不能承受任本金損失的人,適合的是定存或其他保本商品;如果有人手上的錢不是閒錢,且可能在短期(尤其不到一年)內就要使用,那低成本低風險的定存會比基金要好;如果家中積蓄不多,個人又要負擔整個家庭的生計,可能要先考慮的是足夠的保險;如果生性喜好刺激又自認有選股和殺進殺出能力的人,可能股票期貨會更適合你。所以要投資基金之前,應該先考慮自己的狀況,找出適合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一定要買基金來投資理財。

二、「基金被稱作懶人投資法,有基金經理人幫忙代操作,所以可以不需要花時間精力去作功課選擇和管理」:

  相較於玩股票要選股看個別公司的財報和消息,玩期貨炒外匯要一直盯著盤看,基金投資一整個類型或區域的標的,分散了選擇個別投資標的可能風險,的確可以省下不少時間精力,但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我們花錢買手機、買衣服之前,都會精挑細選比較一番,沒理由說花這麼多錢買基金可以隨便買。
此外選定了適合的基金之後,如果目標是長期的獲利,其實不用花太多時間常常去盯著淨值看,但還是應該適當地定期作一些簡單的檢視和調整。

三、「基金是屬於風險低的投資方式」、「投資基金可以穩定獲利」

相較於股票期貨等投資工具,平均而言基金的風險較低,因基金的性質使其至少分散了個別股票或債券的風險,但基金的風險會因基金的投資標的而有所不同,其中也不乏風險甚至比一些股票還高的基金,因此不能因為投資基金就忽略了風險的管理。
此外,期望每年能穩定獲利(最近看到期望穩定獲利十幾%的)並不是所有基金都能達成的,除非你願意接受很低接近定存的報酬(投入貨幣基金),不然每年的報酬波動甚至可能虧損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因為有風險在,所以才可能獲得比定存高的報酬,假如真可以保證穩定年獲利10%,那選擇定存的人都是笨蛋了。

四、「找最近幾年績效最好,星星最多得獎最多的基金就對了」

晨星網的星星、其他網站的評級以及各種基金獎,其參考的主要依據就是過去的績效,但基金廣告上都會有一句話難得中肯的話:「過去的績效不保證未來的績效」,前幾年表現好的,後幾年表現差是很正常的,甚至可能因為該基金前幾年投資的標的區域或產業漲多了,反而後幾年跌得特別厲害。所以說過去的績效只能當作參考,不應作為選擇基金最主要的依據。相較於過去的績效來說,基金過去的收費、經理人投資風格(如周轉率)和風險波動反而是比較值得參考的資料。

五、「問有經驗的高手推薦幾支基金就對了」(配合的作法:直接上網問人明牌,或隨便找幾支明星基金再上網尋求別人附議之後就決定買了)

每個人買基金都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資產配置和不同的風險承受度,先不說別人可能會誤推薦不好的基金,即使高手推薦的都是好的基金,但它可能並不適合你,而造成不好的結果。例如因無法承受風險而造成不理性操作損失慘重,或者買了才發現波動太小漲得太慢不適合自己的積極性格和目標,而得再花錢再轉換標的。
  所以適當的作法是先想清楚自己的需求目標和風險承受度,稍作功課之後,挑選可能比較適合自己的基金配置。之後如果不放心想請教別人,應先把自己的各種狀況和投資想法清楚陳述,這樣才能獲得真正有益的協助,而不是只是拿到幾支不一定準的明牌而已。

六、「這支基金看起來很符合目前的趨勢,一定會賺」「這支新基金很能抓住時代脈動有賺頭」

很多基金的名稱眼花瞭亂,看起來總是能和會賺錢的火紅話題結合,其目的是在吸引投資者買它。而其實很多時候,基金的名稱和實際上投資的標的不一定關係很緊密,甚至可能掛羊頭賣狗肉,
尤其新募集的基金,在買之前常常不能事先了解實際的投資標的物以及經理人的投資方式,因此更不應該看到名稱和話題性就貿然買進,一定要先確認投資的內容確實是自己所看好的標的才行。

七、「淨值低的基金比較有上漲的空間,淨值太高的基金很危險」

淨值只是用來計算價值的工具,淨值的高低不代表便宜或貴,只是計算上有些不同而已。基金歷史長短、配息多少和過去績效都會影響淨值高低,所以用淨值高低來比較不同的基金是完全無意義的,就算淨值只有10元,也是可能再跌10%到9元,就算淨值高到1000元,投資標的漲了10%,增加100元的淨值也沒有比較困難。重要的是淨值漲跌的比例而不是數字的絕對大小。
至於觀察一支基金本身淨值的相對高低位置就比較有意義,可以藉以判斷買進時處於相對高點或低點,但一般的主動型基金可能會隨時換股操作,所以其實參考適當的相關指數(例如單一國家股票基金,參考該國的股價指數)來觀察該市場的相對高低位置,可能會比光看淨值要更有意義。

八、「基金內扣費用佔多少不重要,整體績效好就好了」

基金每年的內扣費用(包括經理費、保管費、管銷費、其他行政費用等),因為已經反映在淨值和績效當中,所以當每支基金的績效差距很大時(尤其股票基金)一般人會忽略那0.5%或1%差距的作用,但殊不知這部分是我們選基金時最能掌握的部分,因為「過去績效不能保證未來績效」,但過去會收的錢,未來保證還會是會收,今年績效好的基金明年績效沒人知道會怎樣,但今年收費最多的,明年多半還是收最多。
  雖然不否認說不定有少數基金可以靠操作打敗多收費的不利因素,但問題沒人能事先知道這種基金在那,但要選收費少的基金只要稍作功課就能輕易辦到,所以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選擇同類基金中收費最少的基金,才是對投資人收益最有利的。(這部分美國有學者有作過實證研究了,發現長期下來,平均收費最多的一群基金,整體平均績效也最差)

九、「目標是選出能幫我盡量多賺錢的基金」、「我的目標是長期平均一年賺20%就好了」

假如有可能每次都挑出賺大錢的基金,自然這樣的目標非常合理,但問題是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訂出「盡量多賺錢」這樣的含糊投資目標,便顯示出缺乏對於自身理財需求目標以及風險承受度的思考。另外有些人則是不了解實際投資情形和風險,看到近幾年股市多頭下的基金榮景就訂出過高的目標(基金長期平均一年20%簡直是神級的績效),抱持這些預期大賺錢觀念的結果,可能會選出一堆近來特別熱門績效好,但不見得適合於自己的基金,或是急於殺進殺出獲利,其中的風險可能招致自己無法承受的虧損。
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和實際需求,訂出合理的報酬目標,再配置適合的基金組合才是正途。

十、「因為xxxxxx,看好xxx,所以xxx基金一定會賺」

其實常常看到的看好某標的某基金的理由,都是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基金的廣告、代表投信發言的分析師、起鬨的報章雜誌媒體早就告訴大家了),既然大家都知道,假如這理由真有道理的話,這個投資標的早就因為這些理由的預期而上漲了,所以說,用現在的價格買進之後,除非又有更好的理由再讓它漲更多,不然會賺會賠還是未知數。
  這並不是說投資一個標的時候都不要參考這些資訊,都不要有自己想法和預期,但絕對要告訴自己,這些理由想法不見得代表你買的基金就一定會漲不會跌,所以不要把自己的身家都梭哈在這些「看好」的東西上面,即使對自己的牌有信心也要先作最壞的打算,預先估計可能的風險,想好可能的對策,因為投資可不是在賭博。

十一、「我之前買xxx基金有賺xx%喔!這是支好基金」

基金的績效好壞不是以最後賺多少來判斷,同樣最後總報酬率15%(這是一般銀行網銀顯示的報酬計算方式),投入一年和投入五年、用定期定額或單筆,其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應該要考慮金錢的時間成本,計算投資的內部報酬率,也就是你每一塊錢投入一年可以賺錢多少比例的報酬。例如單筆投入5年賺了15%,年複利報酬率就只有2.835%,只比台幣定存稍好而已,還不及美金定存。(計算方式以及定期定額報酬的算法,可以參見綠角的這篇文章及文章後提到的幾篇相關文章)
即使依此計算出自己基金的複利年報酬不錯(假設年複利報率20%),也別高興太早,進一步該作的事是把它和相應的指數(例如xxx新興市場基金就用 msci新興市場指數來對照),在同一時間內的年報酬率拿來比對,假如發現該指數的年報酬是25%的話,代表這支基金這期間的表現比大盤還差,績效是不理想的,購買指數基金就可以打敗它了。


十二、「多買幾支基金就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基金組合要達到分散風險的作用,要儘量選擇彼此之間相關性低的標的。假如一個人買了十支不同的台股基金,前一陣子台股大跌時,大概十支都難逃下跌的命運,因此這樣子買幾乎完全沒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一般人大概還沒笨到買十支同標的基金,但也不是說選擇不同區域、產業的基金就一定能有效分散風險,因為近年來全球股市之間的連動性其實很不小(多少都受美股影響),很多地區的股票其實要跌就很容易一起跌,所以在考慮投資組合時,應先了解基金的實際投資標的比例,看彼此是否有過多的重疊部分,再觀察投資標的之間長期以及近期的相關性大小(簡單的方式是把走勢圖拿來比較一下)這樣才比較能確認是否有風險分散的效果。
除了相關性之外,每支基金本身的風險也要考量,例如債券基金和地產基金同樣和股票的相關性都較低,但因債券基金的本身的風險較小,因此對於降低風險的作用就更好,但加入風險小的部位,預期長期平均報酬也因此會因此而拉低,這是選擇組合時必須考量的。
此外,同樣要分散風險,很多時候,一支標的較廣較全面性的基金(例如xx新興市場,xx全球)其實已經足以分散不少風險,因此不需要每個區域或國家都買一支,假如特別看好喜歡某個標的再加碼一支也就可以了,因為買太多支基金,會造成不易管理(光計算整體報酬就要大費工夫,這是個人切身經驗)以及可能的費用增加(因銀行會對每支基金收最低手續費或最低管理費等),是較為不利的。

十三、「這個基金配置中保守部位(例如債券)放這麼少沒什麼作用,還不如不要配置或放現金」

對於一個以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來說,不論放置多少比例的債券部位,都有助於降低風險(如前則所述的二者原本風險就不同,而更重要的是彼此的相關性很小)。根據一位美國學者的研究(資料是以資料完整的美股和美國國債)在百分之百的債券配置中,增加10%的股票,都可以降低整體投資的風險(再增加更多就不行了,畢竟股票的風險原本比較大),更何況是在股票之中加入風險更低的債券,即使只放10%,也能有一定的效果,至於要放多放少,就看每個人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和希望的報酬了。
一種說法是保留部分現金隨時準備再投入股票基金,會比放在債券還要有效,這作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一定要這樣作就見仁見智了,對於希望穩健放長期而不是積極伺機再投入的人來說,把同比例的保守部位改配置波動最小的現金,可能會比債券稍微降低一些風險,但同時整體配置的長期預期平均報酬也就拉得更低了。

十四、「錢這麼少不用作什麼資產配置,拿去買積極的基金拼拼看就對了」

有的人認為沒什麼錢還作資產配置,那錢增加的太慢永遠是這麼少,所以資產配置是那些有錢人才要作的。但資產配置的作用就是要讓你投資的錢能穩定的增加,而不是會突然減少很多,這不論有錢多錢少都是一樣的。即使錢少,那也是你所有可以投資的錢,如果不能耐心地累積(不論投資或工作賺錢)它是不會變多的,除非自己認定投資的目標不是賺錢是而是學習或娛樂,不然不配置不考慮風險像押寶一樣的買,少還要更少的機會並不算低。
當然這裡不是說積極型投資是不對的(我自己也是偏積極的投資者),因為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投資喜好偏向,有的人天生就能承受風險,喜歡積極投資,有的人偏向穩健或保守,因此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但重要的是不要因為你的錢的數量不多,就改變了原本應該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錢的數量少的時候,的確對於資產配置會有一些技術上的困難,例如一個月只有3000可以投資的時候,買兩支以上基金就不太方便。但技術上的問題有法有破,比如還擇一支範圍較大涵括較廣的基金,或者同時有股債的平衡型基金來達成配置,另一種方式,則可以採用隔月扣款的方式,來定期定額兩支基金,甚至三個月一扣買三支基金也可以。

十五、「要選擇看好會漲的貨幣作為計價幣別」

計價幣別一般只是用來計算基金資產價值的工具,和基金的報酬並無直接的關係,與報酬相關的是投資標的的幣別,例如投資印度股票的基金,印度盧比漲的時候,印度基金的績效會更好,反之亦然。
假如一支印度基金的計價幣別有美金和歐元兩種,美金跌,歐元漲時,因為由盧比計價的股票換可以換得更多美金,換的歐元數目則減少,因此在帳面上的淨值績效,美金計價會高於歐元計價,但因為美金跌歐元漲,所以換回台幣之後得到的報酬其實是一樣的。
只有一種情況會造成二幣種計價基金的最後績效不同,就是該基金採用貨幣避險,那計價幣種的昇降,就會影響到最後報酬,但多數的海外基金大多是不避險或彈性避險,因避險要付出成本會造成績效下降,因此即使採彈性避險的基金,實際上也很少使用避險工具,因此造成的影響不大。(有一點例外是台幣計價投資海外的基金,因為政府有規定要作匯率避險)另外又因為在台灣換匯,美金的匯差最小,因此在一般情形下,買美金計價的基金較為划算。(關於匯差比較和說明可參見我這篇文章)

十六、「只要定期定額放長期,一定會賺的」

定期定額以及長期投資,是減低短期波動造成的虧損風險的兩大利器,但這不代表任何標的任何投資組合定期定額下去就一定有利,假如選擇的是風險較大的區域或單一國家單一產業,在該標的空頭時有很可能幾年之內都賺不回來。
當然,除非該國出現戰爭或大災難,定期定額持續十年以上還淨虧損的機率非常非常低,但還必須要考慮金錢的時間成本,即前面所述的內部報酬率,有可能放了長期,交了費用又承受了風險或虧損的壓力,最後報酬率反而不如穩穩的定存,那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選擇長期定期定額的標的時,還是要將投資的範圍分布廣些,即使要選擇一些波動較大的單一國家來提高預期報酬,任一國家也不宜佔投資過大的比例,這樣才能進一步避開風險,提高獲利的穩定性,有助於財富的逐漸累積。

十七、「定期定額一定要買波動大的基金,波動小的標的要投入單筆才會賺得到比較多錢」

定期定額最大的功能之一的確就是減緩波動大基金的短期風險,但不代表它只有這個功能,且非得要利用這個功能不可。例如定時儲蓄也是它的功能之一,假如有人選擇定期定額的原因,純粹只是因為每個月有一筆固定的收入要投資,而剛好他所能承受的風險較低,因此需要一個以債券為主股票為輔的投資組合,這時以定期定額來買債券基金就很適當,而不應該因為要定期定額,所以特別去找波動風險較大的來投資,這樣反而是本末倒置了。
至於定期定額波動小的標的賺得很少,那只是從前面提過的「總報酬率」的觀點來看,其實以內部報酬率來說,定期定額和單筆是相仿的(依基金波動的方向二者會互有高低),也就是說假如你目標是買債券基金,手上又沒完整的一筆錢,當然就採用定期定額來買就好了,不需要想說要等到有夠多的錢再單筆買入,這樣子錢的投資使用效率反而降低了。

十八、「用定期不定額會比定期定額的獲利還好」

從直觀上來看,採用定期不定額跌得愈低扣得愈多,漲得愈多扣得愈少,當然長期下來應該會以較低成本買入較多的單位數,賺得應該會比定期定額還要多。
但事實上則不一定。當基金下跌時,將扣款數逐漸增加,固然能在基金反轉時,賺到更多的報酬,但同時要承擔基金持續下跌的風險,因為不斷增加扣款,很有可能會跌到手中的資金無法再扣款的程度,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下跌中多扣款,可說是藉由提高大量損失的風險,來增加預期的獲利。
反過來當基金上漲時,減少扣款固然能降低之後回跌時的風險,但假如基金一直持續上漲下去,越扣越少的結果,會造成上漲中的獲利不如定期定額來得好,因此上漲中少扣款可說是藉由減低可能的預期獲利,來減少損失的風險。
因此可以得知,假如一支基金持續在某個固定範圍內波動,定期不定額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但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太多的持續上漲或下跌,那定期定額的獲利反而會比定期不定額要好。

十九、「定期定額到了停利點,如果還看好就贖回一部分續扣就對了」

停利部分贖回,是當基金獲利到某個程度,且近來漲高不少之後,為減小未來損失風險的一個操作手法,有一定的道理,使用與否可視個人需求喜好加以選擇。但假如贖回停利的同時卻又直接在當月繼續扣款,就顯得不合理了,例如贖回三萬元又扣五千,其實和贖回二萬五千停扣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前者卻多交了一次手續費。

除非在部分贖回停利到扣款日之間的短短數天或十數天之內,該基金突然大跌,到扣款日時覺得價位已經回到風險較低的位置了,這樣決定再續扣就還合理,不然正常情況下,既然要部分贖回就應先停扣,靜待價位跌回到自己設定認為合理的位置,或因為某些因素,對於投資標的走勢整體看法有較大的改變,再開始扣款。尤其最忌在停利之後,看到價漲上去又臨時心癢改變主意去追價,這樣就不僅失去原本停利的意義,還白白花費了手續費。


二十、「xx基金最近都在跌,績效很爛,是不是應該趕快換一支了」

如果事先作好功課,有充分的理由買一支基金的話,著眼的應該是它的長期績效以及在自己投資組合配置中的作用,因此僅僅是短期績效不理想,是不應該急於換標的,因為近期的績效差不代表之後也會差,一支基金表現不好也不代表你的整個投資組合不好,要是因為短期不滿意,把投資標的全部換成最近在漲的標的,反而是最危險的。
如果真的想改變投資標的,這時也許可以先檢視自己當初的看法是否有所改變,或者是否有很明確合理的理由認為該標的的確不適合再投資。或者,如果能一開始就看清自己對這選擇的看法本身就很薄弱,又依自己投資特性性格是不願意放長期等待的,那應該在一開始就設定好一定的投資記律(如停損停利)來輔助自己操作,也是一個辦法。
最不理想的是一開始信心滿滿看好以為一定會賺,也不先思考資產配置或投資策略,跌個幾天就信心全失開始覺得這基金很爛,然後急著想換標的或贖回,如果這樣投資基金,可能最高興的就是收你手續費的銀行了。

二一、「隨時抓準時間買低賣高出入基金,才能獲得最高獲利」

這種策略理想的狀況就是常常能抓準時機買低賣高,提高報酬,這樣就算手續費被收很多也沒關係,但基金的波動並非總是規率地上下上下,同樣也有可能因為殺進殺出而此錯過幾個大漲的日子,而沒有避過跌了又跌的危險,遇上這種情況,手續費只會讓損失雪上加霜。
考慮手續費的因素,其實短線進出基金就好像借一筆利息不算低的錢投資一樣,雖然不確定會賺很多還是賠很慘,但可以確定的是會多增加一項成本,等於把起跑線往後拉幾公尺後再開始跑,這樣作並不是一定不好,但畢竟對投資本身是一項很不利的因素,對於投資來說,能省的錢還是盡可能省的好。
最後,如果還是習慣愛好這種殺出殺入的模式,買股票或etf會比買主動基金更適合,如果要買國外投資標的etf也可以去開美國帳戶來買,只要投資的總數額不是太小(10萬元以下),匯款成本加交額傭金一定會比在台灣殺進殺出一直付手續費划得來。

p.s.寫下篇的時候臨時又多分坼了一則,所以變成二十一則了,但標題還是取概數作二十好了。:p

基金隨時買、不要賣 是錯的

基金隨時買、不要賣 是錯的
( 2008/02/21 09:00 時報資訊 )
李國煌/台北報導

國人投資基金,風潮更熱,定期定額投資法也廣為投資人奉為圭臬 ,不過,投信投顧公會歸納三大迷思,提醒投資人,隨時買、不要賣 的「傻瓜投資法」,是錯誤的作法。

迷思一:定時定額專屬迷思:賺錢出場後,定時定額就停止扣款了 。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指出,很多人定時定額投資獲利後,喜 歡換一檔「新」基金扣款。

其實,只要這檔基金的投資策略良好,績效依然穩定,未來一樣可 以為投資人帶來良好的獲利,因此,即使獲利了結後,還是可以繼續 扣款,千萬不要停扣,讓一檔幫你賺錢的好基金,反而遭至處罰。

迷思二:一出現虧損就停扣。

蕭碧燕說,定時定額的主要精神就是,以平均成本法原理來分散風 險,所以,不要一看到虧損就急著停扣,讓平均成本法破功。

重點是,定時定額投資不要在乎過程,只看結果,千萬不要受短期 市場波動影響,只要堅持既定投資的計劃,一旦空頭市場結束,市場 翻轉時,將手中累積的單位數賣出,自然會有可觀的獲利。

迷思三:定時定額隨時買,不要賣。

蕭碧燕說,過去,定時定額投資法打著「傻瓜投資法」的名號,告 訴投資人「隨時買、不要賣」,其實,這是錯誤觀念。

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雖然沒有進場時點的問題,但一定要設定獲利 目標、適時贖回,設定停利點,要懂得買基金,更要懂得賣基金。

為什麼需要停利? 蕭碧燕說,以台灣而言,要走完一個經濟循環,大約二到三年,如 果不適時獲利了結,當經濟開始衰退時,報酬率可能就會下滑。

因此,以定時定額方式投資時,一定要把握的原則就是:「停利不 停損」,只要達到了目標報酬,不要猶豫,趕快贖回停利。

一段至九段期貨交易進程

下圍棋的人都知道,職業棋手有段位制,段位的高低基本反映您的水平高低。期貨交易沒有段位制,各人的水平高低如何只有自己知道,怎麼樣才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呢?對照下面的段位制您大概就有個底了。

一段

你剛進入市場,對市場裡的一切只不過有個大概的了解,各個合約的規定你也不太清楚,要買什麼要賣什麼你也沒什麼主意,你的交易主要看各期貨經紀公司的評論,或者聽聽朋友的建議,你總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你的交易主要是日內的短線,賺點錢你就急著平倉,生怕到手的利潤飛了,虧了你就抱著,想著總有解套的時候。


二段

你開始知什麼是主力合約,盤後就急著看持倉結構。你也知道了一些技術指標,MACD、KDJ、RSI之類的,總覺得它們有時準,有時不準。你也關心基本面情況,今天那裡天氣如何?庫存多了還是少了?你總是第一時間上網查查看。你的交易比較頻繁,時賺時虧,但總的來說,帳戶是虧損的。

三段

你在市場上已經交易了一段時間了,但總的來說帳戶是虧損的。你覺得要在這個市場賺錢真的很難,你急著想翻本,可你不知道該怎麼辦。你看了一些關於交易的書,可你覺得他們說的是一回事,拿到這個市場中實際操作又蠻不是那麼回事。你覺得還是指標不夠精確,於是你試著調整參數,可它們仍然是有時準有時不準。你上論譠,希望得到高手的指導。可他們也是有時準有時不準。


四段

你有過大虧或者爆倉的經歷了。你知道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不能聽信評論。於是你開始系統地學習,你把能找到的相關書籍都看了,希望從中找到一個戰勝市場的法寶。你也學習了波浪理論、江恩測市法則、混沌理論*之類的。你也知道了要順勢而為、虧損了要止損。可你搞不清這個勢是怎麼確定的,止損設在什麼位置才好。你覺得要準確地知道市場何時反轉真的太難了,你不相信這個市場有人可以賺到錢,因為聰明如你都覺得面對市場束手無策,他們怎麼可能賺到錢?


五段

你開始明白要在言個市場上賺錢必須要有一套交易系統。可你對這個交易系統具體包括哪些東西還搞懂。你試著將幾個指標組合成你的系統,根據它們提供的信號進行買賣。可它們經常相互衝突,讓你搞不懂此時到底該相信哪個。你試著長線交易,可有時你搞不清到底是回調還是要反轉了。你也試著就估日內短線好了,每天賺個三、五百塊錢,一年下來應該也不少了。可關鍵是經常今天賺了三百,明天卻虧了五百。你的帳單仍然是虧損的,你覺得做期貨真是太難了,實在不行的話,你考慮是不是該放棄了。

六段

你開始明白在這個市場上你沒法預測價格走勢,你不行,別人也不行。你開始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你知道自己只要嚴守紀律,長遠的來看,你該能夠賺到錢。你開始用概率來考慮問題,每一次進場,知道風險和報酬的比率各是多少。錯了你會止損,盈利的單子你也開始能拿得住了。你的帳單時賺時虧,盈虧基本相當。有時你能按自己的系統交易,有時你不能。但你開始相信這個市場上有人可以賺到錢。你開始能夠喊出好單,在論譠上你也開始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七段

你開始能夠穩定盈利,有自己的一整套交易系統。你已經解決了交易理念的種種問題,開始有了自己的交易哲學。對於技術的東西你不太關心,你知道只要理念正確,即使是使用簡單的移動平均線你也可以穩定獲利。你知道哪些是關鍵的點位,你可以從容地進場,雖然你看不清以後的走勢到底如何。某一天你可能先賺五百又虧了三百,但你能正確地執行止損,你知道這些虧掉的錢遲早又會回來。你的心態基本平靜,但偶爾面對行情的劇烈波動還是會有些起伏,特別是有單在手的時候。

八段

這時候賺錢對你來說是家常便飯,就像一名駕駛老手開車一樣,遇到紅燈就停、綠燈就行。交易對你來說完全是無意識的。你不再需要對著圖形精確地定義止損的位置,拿著筆或計算機計算著風險和報酬的比率。你完全不關心銅的庫存是高了還是低了,因為基本面對你來說毫無用處。

九段

這時候的你對世界經濟瞭如指掌,你可以提前預知下一輪的經濟走勢。一年你只交易幾次,也可能一單一拿就是幾年。你很少有看盤的時候,多數時間你在打高爾夫或是在太平洋的某個小島釣魚。你從不和別人說起交易的事,因為你知道沒人能明白,或者很少人能明白!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007

007電影自第一部片第七號情報員至今已經超過第四十個年頭了
目前為止007電影共有21部拍攝完成了
前五部James Bond是由英國男星Sean Connery史恩康納萊所主演
第六部James Bond是由澳洲男星George Lazenby喬治拉贊貝所主演
第七部James Bond是再度由英國男星Sean Connery史恩康那萊主演
第八至第十四部James Bond都是由英國男星Roger Moore羅傑摩爾所主演
第十五及十六部James Bond則是由Timothy Dalton提摩西達頓所主演
最後第十七到第二十部James Bond就都是由我門最熟悉的皮爾斯布洛斯南
第二十一部【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 於2006年上映,
第六代007情報員將由丹尼爾克雷格 (Daniel Craig)所擔當演出。

007系列第01集—第七號情報員 Dr. No (1962) R3 5.1
007系列第02集—第七號情報員續集 From Russia with Love (1963) R3 2.0
007系列第03集—金手指 Goldfinger (1964) R3 2.0
007系列第04集—霹靂彈 Thunderball (1965) R3 5.1
007系列第05集—雷霆谷 You Only Live Twice (1967) R3 2.0
007系列第06集—女王密使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1969) R3 2.0
007系列第06.5--巡弋飛彈 Never.Say.Never.Again史恩康那萊主演
007系列第07集—金鋼鑽 Diamonds Are Forever (1971) R3 2.0
007系列第08集—生死關頭 Live and Let Die (1973) R3 2.0
007系列第09集—金鎗人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1974) R3 2.0
007系列第10集—海底城 The Spy Who Loved Me (1977) R3 5.1
007系列第11集—太空城 Moonraker (1979) R3 5.1
007系列第12集—最高機密 For Your Eyes Only (1981) R3 5.1
007系列第13集—八爪女 Octopussy (1983) R3 2.0
007系列第14集—雷霆殺機 A View to a Kill (1985) R3 5.1
007系列第15集—黎明生機 The Living Daylights (1987) R3 5.1
007系列第16集—殺人執照 Licence to Kill (1989) R3 5.1
007系列第17集—黃金眼 Goldeneye (1995) R3 5.1
007系列第18集—明日帝國 Tomorrow Never Dies (1997) R3 5.1
007系列第19集—縱橫天下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 R3 5.1
007系列第20集—誰與爭鋒 Die Another Day (2002) R3 5.1
007系列第21集—首部曲:皇家夜總會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三個暴發戶比不過一個敗家子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2.17 02:53 am


近年許多國家快速發展,而美國則出了很多狀況;因此不少人認為美國即將或已經沒落,其領導世界的地位將被取代。去年我國對東協的出口超過對美出口,又有人藉此說,美國市場已較不重要甚至快速消失。全球化的發展確使美國不再像以往那樣重要乃至獨大,然而美國仍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國家和市場,而且有其獨特的地位,若輕率地以為美國或被取代甚至消失,則在政策和事業經營上可能都會犯大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到全球的一半,經濟軍事力量獨霸全球;如今美國雖已沒有這種主導世界的能力,其GDP仍占全球的三成,還是第一大國,軍事及其他力量也多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我們切不可輕忽美國的重要性。台灣有句俗話:「三個暴發戶比不過一個敗家子」,意思是說原本家大業大的家族,即使在敗家子手中逐漸沒落,擁有的財富仍可能高於三個暴發戶,但人們常誤以為暴發戶較有錢。何況美國尚未敗家,以先進國家而言,美國過去十多年的經濟成長率仍算甚高,只是不像新興國家那麼高,而使美國領先其他國家的倍數減少而已。

這種國際差距的縮小乃是全球化所造成。以後許多國家不務經濟發展或不願加入國際經貿合作,使其所得長期偏低。近20年這些國家已懂得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現成的技術,也懂得利用其工資和地價等成本較低的優勢來搶高所得國家的產業,其生產得以快速成長。換言之,他們快速成長的主要動力,正是他們比較落後;一旦所得更接近已開發國家,成長的動力就很可能大幅縮減。我們若因許多國家快速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就以為這些國家將超越美國,道理上是不充分的。

即使未來很多國家的每人所得或總所得追上美國,美國不再獨大或最大,也沒有國家能取代美國過去幾十年獨大的地位。假設各國的每人所得都發展到一樣高,人口最多的國家不管是中國或印度,也只能占約全球1/6的所得;既比不上當年占一半的美國,也比不上現在占三成的美國。更何況這些開發中國家的每人所得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比美國低很多。

許多人誤以為美國會被取代且不再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如上述,將過去幾年的成長趨勢推論到長期的未來,而未考慮未來成長條件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資料的錯誤解讀。例如近幾年東亞各國的總貿易量及彼此之間的貿易都比美國貿易成長更快,有人就認為這表示美國不重要了。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化的例子來說明這種想法的錯誤。

假若筆記型電腦從頭到尾都在我國生產而不假手中國大陸,並以每台100美元賣到美國;則我國與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筆記型電腦貿易額,分別為100和0元。若我國改將70元的零組件出口到中國大陸,組成的成品仍以100元賣去美國;則我國對美國出口減少100元,對大陸出口增加70元,而大陸對美國出口則為100元。於是從貿易量來看,美國對我國的進口變得不如大陸重要甚至消失,美國在全球貿易額所占的比重也相對降低。如果我們把40元的零組件改在越南生產,運回台灣加工成70元的零組件再運去中國大陸組裝,則東亞間的貿易又要再增加40元而顯得更重要。明明都是在東亞生產一台電腦賣去美國,卻因為把生產鏈分散到各國,竟然使東亞變得更重要,美國變成不重要;這看法顯然不正確。

簡單地說,原料零組件在國際間每次移動,就被計入貿易統計一次,因此生產鏈在國際間做更細的分工,上游原料零組件就在國際多次移動,而被重複計算多次。近年來東亞各國間分工愈來愈細,各國間八、九成的貿易是原料零組件;因此東亞間之貿易及東亞各國的重要性就由於重複計算而被誇大。

事實上東亞國家間的大量貿易,大部分只是為最後出口到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做準備。一旦美國不買,減少的不只是對美國的出口,東亞間零組件的貿易將減少更多。我們若不了解最終需求主要還是來自美國,就可能不了解為何大家仍那麼擔心美國不景氣,也不知道很多產品該依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的偏好去研發設計。東亞確已比以前重要,但豈可輕率貶低美國的重要性。

【2008/02/17 經濟日報】

2008年2月8日 星期五

The Definitive Book of Body Language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0410070&


The Definitive Book of Body Language

說話前,先想好要伸哪根手指:肢體語言終極天書

作者:Pease, Allan/ Pease, Barbara
出版社:Bantam Dell Pub Group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25日
語言:英文 ISBN:0553804723
裝訂:精裝

美金:23.00元
定價:805元 優惠價:9折725元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684元(85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放入購物車

我要寫書評法人團購更多優惠 加入松鼠窩 書籍介紹 編輯推薦 網友推薦 主題活動 我的專區
內容簡介top
  Availab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reveals the secret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o give you confidence and control in any face-to-face encounter- from making a great first impression and acing a job interview to finding the right partner.

  It is a scientific fact that people’s gestures give away their true intentions. Yet most of us don’t know how to read body language- and don’t realize how our own physical movements speak to others. Now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s on the subject share their techniques for reading body language signals to achieve success in every area of life.

  Drawing upon more than thirty years in the field, as well as cutting-edge research from evolutionary biology, psychology, and medical technologies that demonstrate what happens in the brain, the authors examine each component of body language and give you the basic vocabulary to read attitudes and emotions through behavior.

Discover:

How palms and handshakes are used to gain control
The most common gestures of liars
How the legs reveal what the mind wants to do
The most common male and female courtship gestures and signals
The secret signals of cigarettes, glasses, and makeup
The magic of smiles- including smiling advice for women
How to use nonverbal cues and signals to communicate more effectively and get the reactions you want
  Filled with fascinating insights, humorous observations, and simple strategies that you can apply to any situation, this intriguing book will enrich your communication with and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as well as yourself.

詳細資料top
規格:精裝 / 386頁 / 2.5*15.9*24.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出版地:其它地區

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

輕輕鬆鬆十分鐘保護心血管

早上起床是不是覺得很困難呢? 賴床的時間,如果能閉目養神在床上慢慢做10分鐘小動作,就能對心血管健康起到很大作用。

手指梳頭一分鐘
用雙手手指由前額至後腦勺,依次梳理,增強頭部的血液迴圈,增加腦部血流量,可防腦部血管疾病,且使髮黑又有光澤。

輕揉耳朵一分鐘
因耳朵佈滿全身的穴位,用雙手輕揉左右耳至發熱,可疏通經絡,尤其對耳鳴、目眩、健忘等症,有防治之功效。

轉動眼睛一分鐘
之前給大家介紹的程氏眼保健操中運目的方法效果很好.

拇指揉鼻一分鐘
可按摩鼻旁的迎香穴,起到保健效果.

輕叩牙齒和捲舌一分鐘
可使牙根和牙齦活血並健齒。捲舌可使舌活動自如且增加其靈敏度。

伸屈四肢一分鐘
通過伸屈運動,使血液迅速回流到全身,供給心腦系統足夠的氧和血,可防急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增強四肢大小關節的靈活性。

輕摩肚臍一分鐘
用雙手掌心交替輕摩肚臍,因肚臍上下是神厥、關元、氣海、丹田、中脘等各穴位所在位置,尤其是神厥能預防和治療中風。輕摩也有提神補氣之功效。

收腹提肛一分鐘
反復收縮,使肛門上提,可增強肛門括約肌收縮力,促使血液迴圈,預防痔瘡的發生。

蹬摩腳心一分鐘
仰臥以雙足根交替蹬摩腳心,使腳心感到溫熱。蹬摩腳心後可促使全身血液迴圈,有活經絡、健脾胃、安心神等功效。

左右翻身一分鐘
在床上輕輕翻身,活動脊柱大關節和腰部肌肉。

文章來源:新華網http://tw.epochtimes.com/bt/8/2/3/n2000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