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升上總經理職位的時候,很不習慣沒有直接指揮的單位,也很不習慣沒有直接負責的工作,因此,沒事就召集各個運營單位開會,直接參與各個單位的運作,彷彿我就是部門主管一般。
直到有一天,一個部門主管告訴我:何先生,你知道菩薩為什麼靈驗,香火不絕嗎?
因為祂們寶相莊嚴,高高在上,不會下凡過問凡間事物。
而當凡夫俗子有困難來求神問卜時,菩薩才會顯靈指點,有求必應。
因此凡人皆感念菩薩之德,香火不斷。
這位主管說得文雅,意在言外,一時我還聽不懂。
最後他才直截了當告訴我:何先生,你高高在上當你的總經理就好了,管管大事,制定決策,不要直接降臨各單位,指東說西,這樣各單位主管要怎麼工作啊?
更何況,以總經理之尊,離開執行面很遠,很多事已在狀況外,很多決定可能是錯的。
喜歡下凡的菩薩,多數只會顯現自己的無能,不會贏得尊敬的。
聽完這段話,我一身冷汗,原來我完全不會當總經理、不會當主管。
制定決策、分工設職,讓所有的主管層層負責,發揮所長,是上位主管該做的事,千萬不要親力親為,和部屬搶事做,這樣只會讓下屬難為,讓部屬愚民化。
許多剛升任主管的人,還是習慣扮演執行者的角色,不知道運用團隊的力量,結果是自己忙死、部屬哀怨(因為沒有發揮的空間),而且無所適從。
我就曾經是這樣令人討厭的主管。
另一種類似的狀況,也會出現在創業者身上。
一般而言,創業主都是能幹的老闆,尤其在創業階段,人力、財力都不足時,通常要靠創業主親力親為,才能突破困境,因此創業主習慣自己動手做。
可是當組織變大、規模變大時,如果創業主不瞭解「寶相莊嚴」才能香火不絕的道理,通常會出現組織規模變大的不適應症。
我也曾聽創業主抱怨,部屬能力不足、團隊不佳,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老闆能力強,無法忍受部屬的不足,以至於老是自己動手做,結果當然無法培養出好的團隊、好的部屬。
我甚至曾經要求一位主管,禁止他自己下手執行工作。
因為他嫌部屬動作慢,做事不到位,於是老是自己做。
我告訴他,就算失手,也要讓部屬獨力完成,他的協助,只會讓團隊繼續無力、無能。
想大事,想明天的事、想制度、想團隊,這是老闆與主管該做的事,做一個寶相莊嚴的菩薩,只有在部屬帶著問題、帶著困難求救時,才適時給予指點,而且僅止於指點,絕不可以代他完成,這是培養部屬、建立團隊的第一步。
優秀員工忽然遞上辭呈,身為企業經營者如何回應?千萬別急著破口大罵、也不要懊惱白費心力,抱著「放長線釣大魚」的心態,離職員工也可以發揮極大效益。
企業頻嘆人才荒,好不容易找到優秀人才,又要擔心員工跳槽,聚芳管理顧問公司首席顧問張瑞明,回憶擔任台灣吉悌電信(Siemens)人資主管時,也曾經陷入相似情結,花了六年時間,一手栽培的優秀子弟兵,竟然紛紛跳槽求去。
「忘恩負義!」是他的第一反應。不管如何憤怒、不滿,仍舊挽不回員工的腳步,隨著經驗累積,張瑞明漸漸悟出道理,公司更高一層的職缺有限,優秀部屬再怎麼努力,往上晉升空間有限,當然會往外發展;不如扭轉想法,善待優秀的離職員工,期待未來的合作空間。
首先,換個角度看事情,員工離職並非力量分散,反是「力量擴張」,甚至能幫公司帶進新的客戶或合作對象。張瑞明舉例,當年離職的各級主管,紛紛跳到知名大企業任職,反而成為跨業交流的平台,帶入不少商機。
若企業懂得好聚好散,這群散落在各行各業的離職員工,通常對老東家心懷好感,遇到任何情況,自然會幫著多講幾句好話,就像企業派駐在外的「公關」,影響力不容小覷。
其次,揮別離去的優秀員工,經過多方歷練成長,都是最佳的「員工候選人」,務必好好保持聯繫,未來有機會不妨「挖」回來。張瑞明形容公司就像一座城堡,城 外的人想攻進來,城內的人卻急著攻出去,尤其是年輕優秀的員工,不甘心久待同一家公司,不如放手讓他們走,在外歷練一番後,很多人就會甘願回籠。
不過,期待重新僱用離職員工,企業要做好配套措施:首先,挑出績效好、潛力夠的離職員工,建立未來任用人選資料庫;進行離職面談時,也要技巧詢問對方,未來返回工作崗位的意願;接著,要鼓勵員工直接主管,定期和他保持聯絡,過年過節噓寒問暖,才能伺機邀請返回任職。
張瑞明表示,僱用離職員工的優點極多,尤其是尋找接班人,若能鎖定優秀的舊員工,選錯人的風險較低,還能馬上派上戰場,不需要適應期;而且這群員工歷經離職、返回的波折,通常工作穩定性會更高,離職率會很低;還能產生「政治性號召」,暗示其他員工還是「老窩」比較好。
當然,產業環境變動迅速,企業平均三到五年就要更新策略,員工若是離職太久,就喪失重新僱用的價值。張瑞明會參考員工的年資,離職前任職七年以上,三年內 都值得重新僱用;任職三到七年,兩年內仍可僱用;任職三年以內,就要搶在一年之內僱用。讓離職員工回籠還要考量跳槽產業性質,跳到相同產業,三年內值得僱 用,相近產業則縮短為兩年,相異產業進一步縮為一年。
唯一困難是,重新僱用離職員工,對方通常要價不低,若是承諾太優渥的價碼,其他員工知曉後,難免會心生抱怨,容易引發許多問題。
張瑞明建議,重新僱用離職員工,薪資只須略高於他離職前的水準即可,免得間接鼓勵員工跳槽;不過,為了博得回籠員工的向心力,可以採取逐年、逐步承認過去年資的方法,例如重新僱用後若工作滿一年,就承認過去兩年年資,工作滿兩年,承認過去四年年資等。
人才流動來去,是職場常態,懂得運用「鳳還巢」的策略、善待每位離職員工,等於幫公司在外部養人才,一旦急著尋找接班人或有高階職缺時,每位離職員工都是候選人,不用冒著引進「空降部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