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老二心態讓台灣企業輸給韓國

老二心態讓台灣企業輸給韓國

【經濟日報/社論】 2007.04.08 03:43 am


南韓每人平均名目所得超過了我國,韓國有不少產業和企業在國際上的表現比我國搶眼,近日韓國又和美國達成FTA的協議;而我國卻因中共的抵制而難加入東亞區域合作,甚至美國和日本也不敢和我們簽FTA。因此很多人都在檢討我們為什麼會輸給南韓。我們已討論了政府應該做的努力,民間也有很多要更努力的地方。

雖然我國有一些產業可能是因政府政策而輸給南韓,但有不少產業輸給南韓的原因,卻更可能是業者的經營理念或方式。在經營理念中,我國輸給南韓最主要的因素應是自己在全球競爭中的定位。韓國企業一直想挑戰美日而做世界第一,但我們長期以來卻以當老二為已足。

以往台灣和南韓都是靠低廉勞工在國際上競爭時,韓國人的雄心壯志不僅是好高鶩遠,同時也使韓國廠商較難與外國人合作。我國的低調卻使我們得到更多國際合作機會,大批中小企業更能滲透先進國家各種不同的市場,而與不同的外國人發展相當愉快的合作。於是OEM或代工生產的模式使我國出口和經濟快速成長,整體的表現也領先南韓。

然而近二十年來大批開發中國家加入全球競爭,同時全球經濟往來也更自由方便之後,國際上願做老二的國家和廠商大量增加,甚至我國內部都常出現一個產業有好多家廠商爭做老二的情況。於是想做老二的廠商自相殘殺,而當老大的先進國家廠商不僅可以坐收漁利,還可以藉扶植其他廠商當新老二的做法,把不聽話甚至想爭奪老大地位的舊老二幹掉。這樣的變化使我國不少廠商即使營業額是超過千億的大企業,在全球生產鏈中卻仍是任人擺佈的角色;不僅利潤被壓到極低而以微利時代來自我安慰,連當老二、老三的地位都隨時可能不保。只要這些廠商想多做一些自主的研發乃至自創品牌,外國的老大就可能會抽掉訂單而另立老二。於是以往使我國快速發展的OEM和老二策略,現在反成了產業失去競爭力以及附加價值率下降的元凶。

反觀南韓企業,當年在其政府強力扶植下變大之後,雖然有一段時間在國際上評價不高,但到了全球知識競爭的時代,他們的規模及他們追求世界第一的理念,恰好能發揮強大的競爭力。多年來南韓企業研發佔營業額的比例及國內投資佔GDP的比例一直高於我國很多。我國研發支出前十大廠商的支出總額還不到三星一家的一半,前十大國際品牌的總價值也不到三星一個品牌價值的三分之一。南韓企業經常在國際上推出全球最新式的手機或最大的電視,我國廠商卻極少有這種讓全球報導的消息。

我國幾十年來也不是沒有扶植大企業,三十幾年前我們也學日本和南韓要發展大貿易公司,但當年因此而取得特權的大貿易公司而今安在?我們也保護了幾十年汽車工業並以政府力量介入發展大車廠;雖然人民因而損失甚多而怨聲載道,但我們的汽車業卻直到最近幾年才略能和進口車有國內競爭,而韓國車卻早已能在全球挑戰先進國家的汽車。比我們稍早發展的南韓造船業迄今仍在南韓生產而居世界第一,我國十大建設時政府投資的中船,三十年來卻一直每年幾十億以上地虧損。其中固然可能有我國政策錯誤或其他弊病,但相關經營者的理念和能力也值得檢討。

若再看非以大企業為主的產業,問題就更清楚。我們的成衣業比南韓更早更大量赴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投資而未受兩岸政府限制,十多年前台商的成衣在中國大陸各地也曾是流行的產品。然而目前韓國成衣在中國大陸已比我們的受歡迎,韓國貨在國際市場尚有一席之地,我們卻已少有能見度。我們的電視劇曾風靡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星星知我心」可說比「大長今」發揮更大的影響。如今電視劇可以自由運用兩岸的人才、拍攝地、劇本,以及其他種種資源,演藝人員若不涉及政治問題也不太會被中共抵制;但我們的電視劇卻被韓劇打得幾無招架之力。這些例子都顯示,我們有很多產業輸給韓國的主要原因並非政府的政策或中共的打壓。我們不努力追求世界第一,不努力追求卓越,而太想倚賴某個大哥,太偏重降低成本以爭取當老二,恐怕才是很多產業輸給南韓的主要原因。

【2007/04/0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