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1 22:00 鉅亨網
【鉅亨網林佳萱‧綜合外電】 這幾個禮拜(甚至要說這幾個月)以來,媒體上始 終充滿負面的財經新聞訊息。製造業不景氣、消費不振 、勞力市場指標惡化,對讀者而言,似乎二次大戰結束 以來最嚴峻的經濟衰退就在此刻。 《Morningstar》資 深股票分析師Bill Bergman在文章中指出,財經新聞那 麼多,與通貨膨脹有關的報導或許是近期最別具意涵的 ,因為其中蘊含某些可供樂觀的訊息。
如果我們關注製造業,11月初發布的美國第 3季 GDP報告中顯示,在整體國民生產毛額中,庫存暫時抵 銷消費者支出的大幅下挫。但最終需求持續減弱的訊號 ,顯示庫存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工業生產衰退。
根據 ISM在10月公布的美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已經創下1982年以來最低水準,來到38.9。(指數超 過50代表製造業擴張,低於50代表景氣趨緩,42.4被視 為製造業陷入衰退的臨界值;而指數與50間的差距則代 表擴張或衰退幅度。)
10月美國聯準會公布報告表示,美國 9月工業生產 下滑的速度創1946年以來所有單月衰退記錄,颶風和罷 工效應更讓下滑幅度加深。
再來看看消費。上星期美國商業部公布報告,零售 與食品服務銷售在10月又減少2.8%,創二次大戰以來最 大單月跌幅。不過Bill Bergman認為這反而蘊含了好消 息,因為汽油價格下滑,縮減加油站的開支,部分資源 可以投入其他領域。但對景氣循環甚為敏感的零售業( 特別像建材、汽車零售商),目前表現仍然維持疲弱。
這段時間,美國小型汽車(轎車與輕型卡車)銷售 數字的萎縮幅度遠遠超過經濟衰退期間平均下滑的水準 ,去年至今,銷售表現已經接近1980年代初期的慘不忍 睹了。經季節因素調整後,10月汽車銷售數字為1050萬 輛,乃1983年以來歷史最低。
最後再來看勞動市場,媒體報導依然沒有好消息, 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最近幾個月加速暴跌,10月份美國 總體失業率觸及6.5%,乃199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從長 期來看,同樣的失業率數字在不同時間可能代表不同意 義,其中勞動力的結構變遷是重要的觀察角度。
如果比較過去經驗,失業率的變化也能傳遞許多訊 息。今年 2月以來美國這 8個月失業率表現之慘烈,大 概只能回顧 1973-1975年經濟衰退期間才能匹敵。
本週二美國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週三的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最重要的財經訊息。由於汽油 價格創紀錄暴跌 24.9%,美國10月PPI下降2.8%,創194 7年以來最大降幅,另外 CPI則下降 1%,創史上最大降 幅。
之前,價格通膨比經濟下滑更早露出端倪,而現在 經濟窘迫的消費者漸漸增多,幸好通膨減輕,有助刺激 消費行為(特別是服務業的經濟活動)。雖然經濟放緩 強化了市場擔憂,但許多企業更積極鎖定顧客,期待能 藉此搶占市占率、維持營運和生存。市場機制在分配財 貨和服務上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正值政府角色介入作 為,共同對抗經濟衰退。
想從單項統計數據中一窺通貨膨脹的動力,其實不 甚容易,但在考量過幾個因素後,Bill Bergman樂觀認 為,整體經濟復甦的時間或許比眾人預期的更早來臨, 雖然現在鋪滿版面的利空消息如此之多。
舉個例子,在景氣狀況普通的時候走進麥當勞,買 一個漢堡、付帳;隔年,經濟快速成長、失業率縮減, 想買個漢堡付帳可能要等久一點,因為麥當勞只能找到 2個員工顧 5個櫃台。節省時間對一家速食餐廳來說至 關重要,但消費者付同樣的錢卻必須要多等一會,然而 這在 CPI經濟數據上卻不會呈現出來。
今天,逆轉景氣的線索已經箭在弦上。市況艱難, 零售業者和銀行主管都警覺到,滿足消費者是鞏固版圖 的最優先要務。不光是零售商,各行各業擔憂損失市占 率,一致的希望是增加生產力。隨著汽油價格滑落、政 府施行積極的貨幣政策、房價逐漸鬆動回歸可以負擔的 水準,都像為經濟復甦灑下滿地種子。
現在或許世道無比艱困、看不見希望,但可以確定 的是,有一天全球能脫離泥沼,而後果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滿紙新聞辛酸淚 專家:馴服通膨 經濟復甦不遠矣!
標籤:
理財news短期值得留意